支部党建|急诊科教职工党支部:安全生产,创新发展
8月25日下午,急诊科教职工党支部针对入党积极分子、新职工、研究生群体开展了以“安全生产与创新发展”为主题的思政教育会。会议由支部书记荆小莉同志主持,急诊科副主任胡春林、杨震,魏红艳、王科科及支部全体党员参加会议。

荆小莉书记结合急诊的专业特色和就医环境,并针对目前临床一线普遍存在的思政问题,对此次思政教育大会进行背景介绍,使与会人员深切感受到会议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荆小莉书记向各位急诊科“生力军”介绍了急诊学科的建立历程,回顾了医院急诊科的发展史,并对急诊胸痛患者病情恶化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通过上述内容,大家对急危重症的认识更加深刻,对急诊科的发展历程更加熟悉,意识到急诊科是通过一代又一代的前辈呕心沥血、无私奉献而发展起来的临床学科,是一门极具特殊性的专业医学学科,更是与人民群众的需求息息相关的学科,由此坚定了从事急诊事业的价值观和意志。
急诊科副主任胡春林作了《抗疫精神与党员党性》报告。胡春林副主任曾参加2020年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抗疫工作,他回顾了当时武汉疫情的严峻形势,讲述了医务人员迅速建立新冠肺炎隔离病区病房,收治一批又一批新冠肺炎患者的抗疫事迹。“这是党和国家交给医务工作者的艰巨任务,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去开展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胡春林副主任回忆了医务工作者在新冠肺炎患者隔离病房工作的场景:大量党员同志身先士卒,率先进入隔离病房,无数医务人员披着防护服、隔离衣开展诊治和抢救工作。与会人员深刻感受到了医务人员在疫情面前的担当和无畏。
急诊科副主任杨震分享了《急诊科研的方向和内容》,杨震副主任结合急诊专业特色详细讲述了如何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提炼科学问题、进行科研标书撰写等。各位入党积极分子、新职工和研究生响应热烈,纷纷反馈此次授课内容实用,受益匪浅,并希望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与科室教授进行更多的交流,得到更多的指导。
魏红艳副主任医师结合急诊临床工作的特点和要求,针对急诊医学的专业要求和急诊工作需要具备的心态做了个人分享。她指出急诊医学是为人民服务的特色临床专科,需要从业者不断提高对感染脓毒症、休克、创伤、各类脏器功能不全、心肺复苏等急危重症的认识和实践,提高职业自豪感、荣誉感,历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心态。
急诊科教职工党支部组织委员王科科副主任医师给各位年轻医生作了《急诊人文与医患沟通》主题分享。王科科医生从自身十多年的急诊工作经验出发,分析了急诊的病种特点和患者的就医心态,着重强调了“医学需要有人文”“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院训精神。“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首先要挽救生命,对于病情平稳的患者,要更加注重心灵的沟通,把患者放在社会、家庭环境中,而非视作孤立的疾病个体。同时,要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注意基本的医疗礼仪,衣着大方得体,言谈举止符合医务人员身份。除语言沟通外,更要注意眼神等肢体语言沟通。最后,在注重医患相互平等、尊重的基础上,更注重倾听和共情。”

会上, 入党积极分子、新职工、研究生认真学习了授课内容,对学科发展有了一定的认知,对今后工作有了进一步了解。“安全生产与创新发展”主题思政教育会展现了急诊科教职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及积极开展思政教育的使命和责任。
(来源:急诊科教职工党支部)